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
题目描述
【题目】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文帝和景帝时,非常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驱民而归之农”“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1)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称什么?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回答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两项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材料三: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人民纷纷南迁,据记载,关中的人民移居到荆州的有10万家……307年到5世纪中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带的就有70多万人……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在种植上可与水稻交相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
——朱绍候主編《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说明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文景之治。(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地主阶级。(3)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北方作物在南方耕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4)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环境的稳定等。
(1)依据所学可知,汉文帝、汉景帝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2)依据材料两幅图片可知,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从东汉末年到北宋,江南地区的户口数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地区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4)开放性题目,如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环境的稳定等。
相关试题
下列选项中,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支出有( )
8444【标准答案】平等团结互助( )
贵州省地无三里平的原因是()-答案
8841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
下列食品中,含碘量最少的是____。
1047、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
对“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
(单选题)急性失血患者的血小板应维持在()。
【标准答案】人能不贪,乃无后悔。至公无私,辞
大学毕业生张玉滚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
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最大的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泻下剂之适应症【
[多选] 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有( )
下列各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下列关于全球地质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有()
使用粘合剂与钢板粘补破洞后,在20~25℃的
下列各项所得中,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在成品车间,审核员看到检验员正在检验H-15
将50Hz用的齿轮用在60Hz电源中会使()
钢结构结构工程性能检测项有焊缝内部质量、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