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小钟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小钟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时,小钟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小黄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小钟,法院判决小钟限期归还手机。

(1)小钟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材料二:中学生小亮为了试试消防队的出警效率,打电话报警称自己家着火了。不一会,消防车就赶到了他家。

(2)小亮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材料三:十七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得赃款1500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3)赵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4)材料三的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5)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给你什么启发?

答案解析

(1)民事违法行为(2)行政违法行为(3)犯罪行为(4)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5)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由材料信息“小钟拒绝归还小黄的手机”可知,小钟侵犯了小黄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违反了民事法律,是民事违法行为。(2)由材料信息“小亮为了试试消防队的出警效率,打电话报警”可知,该行为违反了行政管理法规,扰乱了社会治安,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据此解答即可。(3)从材料中的“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可知赵某受到了刑罚处罚,因此是犯罪行为。(4)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依据教材知识,刑法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5)本题考查材料给我们的启发。解答时,结合材料,联系教材知识点,从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等角度分析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