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探究活

题目描述

【题目】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表

图一  1913—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图二  我国某地农民收入状况

第二组同学从课本中找来以下资料

材料一   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组同学从网上找到如下资料

材料三   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图一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因

为哪一政策的实行?这一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

(2)从图二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3)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

(4)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说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努力地“做到这一点”。

(5)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

(1)新经济政策(1分)  实行粮食税((1分)(2)1979——1982年我国某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3)一五计划(1分)(4)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分)(5)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1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于是在1921年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主要推行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知识,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从1979年——1982年我国某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知识,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工业水平非常落后,所以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4)本题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发展的相关知识,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现实意义是: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