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等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

题目描述

【题目】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等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调整。阅读下列表格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同1929年相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外贸、工业产量、失业人数情况表

项目

美国

德国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37.2%

工业产量下降

70%

69.1%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0万

——《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1913——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统计表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拖拉机

4

2

1

2

1

联合收割机

2

1

1

1

载重汽车

11

6

4

2

1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格中出现外贸缩减、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剧增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这场危机的特点。为应对这场危机,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罗斯福开创了什么新模式?他希望“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实质是什么?为调整工业,政府颁布了什么法令?

(3)从材料三表格中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变化,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得益于什么经济计划的推行?该经济任务的完成使苏联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与此同时,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什么模式的形成?

(4)请你谈谈上述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破坏性特别大;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走上法西斯道路(2)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政策性(或局部)调整(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3)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推行;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比例要协调发展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4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特点及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从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特点:破坏性特别大;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走上法西斯道路。根据要求即可回答: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破坏性特别大;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走上法西斯道路(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美国应对危机的措施相关的知识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政策性(或局部)调整(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7年结束,它的完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推行;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苏联、美国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坚持实事求是,依据本国国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国民经济比例要全面、协调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