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8:58:17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题目描述

【题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信息经济依托“云+网+端”,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创新经济。身处信息经济时代,中学生也应顺势而为,积极参与。某知名志愿者组织于2018年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社会创新挑战赛,旨在鼓励15-18岁的全球青少年运用一定商业技能,展示社会创新创意,通过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或新机构,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2015年中国区冠军作品是“智能行道树系统”,该系统利用太阳能提供能源支持,既能使空气得到净化,还能提供照明、手机充电等服务,受到好评。

人类制造了一代又一代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2)请列举出能够体现上述机器人与人关系的成语。至少两个。

答案解析

本题以创新经济为背景设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矛盾基本属性的基础知识,属于体现类题目。(1)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限制在矛盾的基本属性,可直接联系所学的基础知识。首先答出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然后进一步结合材料,看材料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关系的。根据材料,使用机器人使得人的工作岗位减少,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2)材料中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体现这一关系的成语有居安思危、一分为二、势不两立、水火不容、高低相和等。作答时意思对即可。

(1)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⑵ 居安思危  一分为二  防患未然 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