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1 10:58:35

材料一:一位中国学者到美国探亲,遇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天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一位中国学者到美国探亲,遇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天,家里有人敲门,原来是两个小女孩,一个八九岁,一个五六岁。大女孩非常沉着地介绍:“我是来求职的。我已经九岁了,而且我已经有14个月的工作经验。我这里有工作记录单。我可以照看你的孩子,帮他完成作业,和他一起去做游戏。她是我妹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车推你的孩子散步。不过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材料二:我国有所学校组织军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行李背到200米外的汽车上,竟遭到一位家长“抗议”:把孩子累坏谁负责?最后,还是那位家长气哼哼地把孩子的行李背到车上,而他的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徒手跟在身后.....请回答:

(1)对比两则材料,你认为哪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为什么? 

(2)你认为材料: =中的孩子不能 自立的原因有哪些? 

(3)青少年需自立,你准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培养自立的品质?

答案解析

(1) 赞成材料一的做法。人生需要自立。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自立包括学习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等方面,它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并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回答此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考虑。如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家长的过分溺爱,包办替代,过分保护,过分控制;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3)青少年需自立。培养自立的品质要做到: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立足于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投身社会实践;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独立人格。 。

(1)材料一中的做法更有利。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性,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学会自食其力;而且材料二中的做法往往使孩子缺乏责任感,滋生坐享其成的观点和不劳而获的思想。(2)家长的过分溺爱、中国传统观念、孩子自身独立意识较差等。(3)告别依赖,走向自立,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立足于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投身社会实践。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