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53:17

(早期的西学东渐)

题目描述

【题目】(早期的西学东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582——1773 ,来华耶稣会传教士达478 名。其中著名的有1582年来华的意大利人罗名坚,意大利人利玛窦(1583年),德国人汤若望(1622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59年)和1714年来华的意大利人郎世宁。

中国基督教(天主教)徒人数:1589年,80人;1610年,2500人;1617年,13000人。

崇祯年间,38000余人。1800年(嘉庆五年),二十多万 。

——白寿彝 主编:《中国通史》第15卷

材料二:据《清文献通考》统计,康熙朝廷共铸大小铜铁炮900 余门,其中由南怀仁督造的火炮近500 门,直接为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立下功勋。

——沈瑞英:《略论明清军事文化发展与西学东渐》

材料三:徐光启等中国学者与多位传教士一起历时五年,完成篇幅浩大的《崇祯历书》。历书对一些欧洲天文史上比较重要的学说,包括哥白尼的学说,作了大量介绍。历书大量引用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中的章节,还引用了很多图,并且把哥白尼作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天文学家之一。

——江晓原:《徐光启与<崇祯历书>》

材料四:明末士人朱宗元曾说:“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问题:

(1)早期的西学东渐的“早期”是指哪一时期?

(2)依据材料,概括早期西学东渐的主要途径。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写一篇题为“早期西学东渐”的评论。(要求:字数200——300字左右,观点明确,运用不少于两项的具体史实)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1582——1773 ,来华耶稣会传教士达478 名。……意大利人利玛窦(1583年),德国人汤若望(1622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59年)和1714年来华的意大利人郎世宁”可知是明清之际。(2)根据材料一“1582-1773年,来华耶稣会传教士达478名”可知早期西学东渐的途径是传教士来华传教;依据材料二“康熙朝廷共铸大小铜铁炮900余门,其中由南怀仁督造的火炮近500门,直接为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立下功勋”可知早期西学东渐的途径有制器;依据材料“徐光启等中国学者与多位传教士一起历时五年,完成篇幅浩大的《祟祯历书》。历书大量引用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中的章节,还引用了很多图。”可知编书介绍西学;中国学者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编译书籍。(3)此题是个开放性的小论文,首先要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可以总结出给中国人开阔了眼界,然后由开阔眼界可以写出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得出观点后,联系所学内容进行分析评价,要求史论结合。

(1)明清之际。(2)传教士来华传教、制器、编书介绍西学;中国学者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编译书籍。(3)至少从2个角度评价(开阔眼界,引发反思、西方西方热、文明交流的双向性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