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30年代,美苏两国都对经济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20世纪20—30年代,美苏两国都对经济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有人认为,由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工立法,使得劳工有了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会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劳工地位空前提高。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成为有效保护人们权益的工具,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正是为了让工业更自由、健康地竞争。也有人将高失业率延长归咎于旨在保持高工资和加强工会组织的新政劳工政策,不断增设的新法规和税收已经阻碍了私人投资,而这抑制了复苏。
——摘编自沃尔顿、罗考夫著《美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对于劳工立法作用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持这种观点的理由。
答案解析
(1)目的:根据“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是为工业化服务,为工业化的实现积累资金。主要特点:根据“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等内容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特点主要是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上实行了大跃进,农民被全面纳入集体的计划制下,通过牺牲农民利益实现了积累。(2)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对劳工立法的两种观点分别是肯定劳工立法的作用和否定劳工立法的作用。肯定劳工立法主要是从调节缓和劳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保障工人收入,扩大国内市场和刺激经济复苏的角度展开;否定劳工立法主要是从增加税收,加大企业负担,阻碍私人投资,不利于缓解事业和经济复苏的角度展开。
(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主要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将农民全面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2)观点一:肯定劳工立法的作用。劳工立法可以调节和缓和劳资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保障工人收入,从而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有利于经济复苏。观点二:否定劳工立法。劳工立法增加了税收,增加了企业负担;阻碍了私人投资,不利于缓解失业和经济复苏。
相关试题
8465【标准答案】新时代之“新”,还在于我
6166【习题】2015年11月15日,习近
【判断题】 6240ZJ柴油机高温水出水温度
【单选题】 关于信息交合法主要遵循的原则,说
(单选题)强制保险能够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的原
(多选题)关于或有事项的披露,下列说法中正确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以宪法
智慧树知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2019见面课
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
229. 柴油机在低温条件下要使用()柴油。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
103.根据现行部颁及2016营改增文件规定
在我国,拥有日光城别称的地方是拉萨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政策等
就所有权转让与使用权转让来说,同一无形资产的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的一般做法,书面的意思表示在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
按照三分法,处于文化同心圆外层的是()文化层
下列关于护理理论基本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归根结底,为所有生命体提供能量来源的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