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是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材料四: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4)材料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
答案解析
(1)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戊戌变法。(3)电气时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工场时代进入到机器大生产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4)由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实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可知,材料中的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信息“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崛起的因素有:17世纪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为了挽救中华民族,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中国人民开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第三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开始迈入“电气时代”。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使人类由手工工场时代进入到机器大生产时代,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信息“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1921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期间,为了保障战争胜利,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实施了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到1921年,国内外敌人被肃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国情,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实行新经济政策。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使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并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相关试题
【单选】各个视图左下角有一个坐标轴,这便是(
成语“劳燕分飞”常用来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在对众多吸毒者进行调查时发现,占据第一位的吸
2016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12
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
与热力管网闭式系统相比较,开式系统其热媒是被
中央储备粮的入库成本由()负责核定
眼睑的生理作用是:可致生理性散光,瞬目使泪液
列管式换热器内流体通入管内、管间如何确定?
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后观察伤员()。
什么是焊接热裂纹,有何特点,怎样分类?
在重点防火部位或场所以及禁止明火区动火作业,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
洋务运动后期,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某办公楼为五层砌体承重结构,楼长46.0m,
我国房地产物权类型。
具有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功效的药是()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 ) .
考古学可以证实历史,但是不能订正、修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