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51:1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后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材料三: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

——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认为这场“批判旧文化的运动”存在什么局限?

(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不被“淹没”?

答案解析

(1)由材料一“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可得出仁是礼乐精神的核心。由材料“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己复礼,完善道德;仁者爱人,和谐社会关系。(2)宋明理学糅合了佛、道、儒,将儒家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的囊括天人关系的新儒学。由材料“礼等同于‘天理’…… ”,可得出理学将礼等同于天理,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由材料“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可得出:政治上为君主专制提供合理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上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加强思想控制。(3)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由材料“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可以判断20世纪初“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由材料“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可见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不足主要是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4)本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结合所学,可以表述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扬,维护民族的自尊。

(1)内涵:以仁为内核。价值追求:完善道德;和谐人际关系。(2)解释:礼等同于“天理”。目的:维护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3)局限:否定传统文化。(4)做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或保持民族自尊);借鉴吸收西方文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