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人类社会经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演进。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人类社会经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经济时代】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工业经济时代】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于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的产生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材料三  王明、李建、张红同学对“工业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评价。

 

【知识经济时代】

材料四  比尔盖茨的事业中没有厂房,主要产品是软盘(光盘)中包含的知识。现在,公司的产值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而且美国1996年全年新增产值的三分之二是靠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所创造的。

(1)材料一所述现象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厂机器使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回答知识产业有何特点?

 

答案解析

(1)两宋  北民南迁(2分)(2)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电力(2分)(3)王明、李健   没有一分为二的评价,存在片面性。(2分)(4)增值快、效益高(1分)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知识点。“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谚语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社会的富庶。两宋时期,我国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所以所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两宋时期。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包括: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北方战乱,南方社会安定;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2)此题考查工业革命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据材料二中“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于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需要了”可知,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生产和人类生活的主要能源。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厂机器使用的主要动力是电力。(3)此题考查对工业革命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不能绝对肯定或决定否定。李红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她既看到了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也看到了消极影响。王明、李健的评价方法不正确,因为他们没有一分为二的评价,存在片面性。(4)此题考查知识产业的特点。微软公司就是知识产业的杰出代表,根据材料四中 “公司的产值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美国1996年全年新增产值的三分之二是靠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所创造的”可知,知识产业的特点是增值快、效益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