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老师组织了“以宏观视角看历史”的主题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某老师组织了“以宏观视角看历史”的主题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捕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贫乏困窘:“弱”指……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

   

(l)请你将材料一“朝代更替图”①②补充完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防止“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所采取的治国政策。 

(3)概括材料三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图l相比,指出图2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实行的原因。

答案解析

(l)①西夏,②元朝。(2)重文轻武。  (3)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不矛盾,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4)行省制度。元朝领土地域面积扩大,秦的郡县制无法管辖更多不同民族,无法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l)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有西夏和辽,后金灭辽,出现了北宋和西夏、金并立的局面;之后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出现了南宋和西夏、金政权的并立;后蒙古政权灭西夏、金,忽必烈时期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元朝灭亡南宋,统一中国。所以①是西夏,②是元朝。(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防止“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所采取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提高文官的地位,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重演。。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的内容“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以得出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不矛盾的,因为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言之有理即可。(4)第一问,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是行省制度。第二问,元朝领土地域面积扩大,秦的郡县制无法管辖更多不同民族,无法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