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0 03:59:39

材料一: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数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强,瑞士、瑞典、英国、美国和芬兰依次占据榜单前五位。

注:数据来源于《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15年中国创新指数排名29位。

 

材料二: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创

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材料三:创新也要宽容失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为发明蓄电池失败了25000多次,最后终于成功;我国的天河科技工作者团队经过数亿次实验,才成功研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材料四: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如在科学精神方面,培养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素养;在社会参与方面,培养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等。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极其变化趋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3)结合材料三回答我们该如何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

(4)要成为创新型人才,现在的你可以做哪些准备?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创新能力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认真观察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名次较低,需要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等。(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根据所学,从创新的重要性、科技的重要性、缩小与世界各国的差距,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对待挫折和失败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从正确认识,勇于面对,敢于战胜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 分析运用,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努力学习,敢于质疑,善于观察,积极参与科技发明活动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一方面中国创新指数排名较低,创新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中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指数排名在提高。(2)正确认识挫折。挫折和失败会给人打击,带来痛苦,但也给人教育和启迪;敢于战胜挫折和失败。乐观面对,积极寻求应对、解决的办法。①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知识基础;(知识)②敢于质疑,敢为人先,不唯书,不唯上;(态度)③善于观察和思考,勤于动脑动手,进行小制作、小发现,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