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外历史的改革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中外历史的改革】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 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如果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评价,有人说:“世界上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像邓小平那样通过他的政策使几亿人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这次会议意义深远。”

材料四:1929 年 10 月 24 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四”, 那一天纽约股票市场竟有一千三百多万股股票在一天内被抛售出去,全国为之震动,从此美国的经济就像雪崩一样,开始全面滑坡。

(1)请说说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西化”指的是晚清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哪一次运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该会议除了提出改革开放外,还有什么内容?这次会议意义深远指的什么?

(4)据材料四,当时哪一位总统挽救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现象?其颁布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答案解析

(1)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分)(2)洋务运动。(1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 经 济建设上来;(1分)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开端。(1分)(4)罗斯福。(1分)“对工业的调整”。 (1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的“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 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可以分析出材料主要侧重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从当时战国时期的大背景和以后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2)从题干中的“自强”“求富”再结合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身份,可以分析出此次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3)从关键信息“改革开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小问和第三小问的内容和意义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答和归纳。(4)从材料中的时间“1929年”,关键信息“黑色星期四”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经济危机,再结合所学知识挽救了此次经济的总统是罗斯福,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颁布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