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公何不为王谋伐魏  (__________________)

② 邹忌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

③操十金而往卜于市(__________________)

④ 田忌遂走(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 “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验其辞于王前

A. 欲有求于我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 深藏于岩穴

D.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闬 乃 使 人 操 十 金 而 往 卜 于 市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1)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5】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结合选段内容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说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走”:逃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C项与例句中 “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都是“在”之意。A对。B比。D从。【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把两件事情中间划开。【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为”“然”“说”“伐”“于”等字词的翻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的翻译。【5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可从精细明智、头脑清醒和善于劝谏等角度作答;而选段中的邹忌可从听信谗言,嫉妒心重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角度作答。后一问可分析“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等句。翻译: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为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 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听后就出走避祸。”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