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
题目描述
【题目】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他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物质)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视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在“理”的存现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据此推论,你认为两派在探求“理”的途径上有何差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对“理”的认识并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经济和思想因素。
(3)材料三中王夫之对“理”有何认识?请用同时代两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提供佐证。
答案解析
(1)不同点:根据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结合所学可知,两者不同点是: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差别:根据材料一“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可知二程主张探究外物;根据材料一“……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可以看出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即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2)认识:根据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可得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因素:根据材料二“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可以从经商品经济的活跃、思想西方思想的传入的角度思考作答。(3)认识:根据材料三“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可得出理即气,理是客观事物;佐证:注意理解“大胆的反传统结论”,同时期的思想家有黄宗羲、顾炎武,用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等观点来说明即可。
(1)不同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认为理在心中,心是万物本原。差别:程朱主张探究外物(格物致知),王守仁强调内心自省。(2)认识: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就是理)因素:经济:商品经济的活跃;思想西方思想的传入(西学东渐)。(3)认识:理即气,理是客观事物(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佐证: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等皆可)
相关试题
3671【标准答案】石湾“公仔行”又分为三行
(单选题) 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中代表轴上机械
黄豆怎样吃营养吸收好?
(单选题)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空调的制造业企业,
(单选题)与近曲小管相比较,远曲小管的特点是
学习强国“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二)”专项答题
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
AI时代主要的人机交互方式为()。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
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断面形状可以分为( )
协勤人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申请领取施工
运用同类色搭配服装色彩时,如主色选用普蓝则搭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
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500万元,以其闲置的一处
企业对总务部门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定额l00
【2008-国考-042】
刮刀离心机结构主要由()。
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其主题是丝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