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宋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幅辉煌灿烂的书卷。请结合以下资

题目描述

【题目】宋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幅辉煌灿烂的书卷。请结合以下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卷】

材料一

(1)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标新立异传千秋——制度卷】

材料二

(2)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从封建统治者的角度分析两种制度共同的作用。

【八千里路云和月——交流卷】

材料三  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3)说出两宋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哪些?

【渡尽劫波兄弟在——民族卷】

材料四  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4)归纳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的三次议和和一次战役。元朝时期,哪一少数民族地区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5)根据材料总结宋元时期有哪两个重要的时代标志(或特征)。

答案解析

(1)赵匡胤。女真族。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2)科举制度和行省制度。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3)市舶司。因素:经济重心南移;造船业发达;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两宋政府采取积极鼓励的贸易政策。(任意两点即可)(4)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南宋和金议和(绍兴和议)。澶州之战或郾城大捷。西藏。(5)农牧文化逐渐融合(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议和中);频繁的中外交流(中外关系史上的极盛时代,出现空前的开放和交流的局面)。

(1)根据图中政权①的建立时间“96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赵匡胤;根据图中政权②的建立时间“111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因此建立政权②的是女真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2)根据材料二中的第一幅图片中的关键信息“秀才”“状元”可知,这幅图片反映了科举制度。在科举考试中摘取“鼎甲桂冠”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谓,是状元。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根据材料二中的第二幅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中书省”“宣政院”可知,这幅图片反映了行省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共同的作用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那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市舶司。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的因素有:经济重心南移;造船业发达;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两宋政府采取积极鼓励的贸易政策。(任意两点即可)(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在这期间出现了北宋和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北宋和西夏之间的宋夏议和、南宋和金议和(绍兴和议)。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在这期间也出现了政权之间的战争,例如:辽攻打北宋的澶州之战;岳飞抗金的郾城大捷。。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宋元时期两个重要的时代标志是:农牧文化逐渐融合(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议和中);频繁的中外交流(中外关系史上的极盛时代,出现空前的开放和交流的局面)。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