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与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与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制度”是指什么?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使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

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日本以“中国知识”和“西方技艺”为口号分别进行了哪两次改革?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玄奘到佛教发源地_______(填序号)游学;鉴真东渡的国家是______(填序号)。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4)材料四中的“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中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事件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封建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答对一条即可)(2)大化改新明治维新(3)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往范围广;对外交往活跃。等等。(答对一条即可);②④(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商鞅变法以后,封建制度取代了奴隶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等措施使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以“中国知识”和“西方技艺”为口号分别进行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三的图片可知,反映的是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往范围广;对外交往活跃。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他去的是②,鉴真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他去的是④(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