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
题目描述
【题目】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到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阻塞,信用日衰,至咸丰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废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实受多银之害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世纪中期中国白银流出的主要原因。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已经明确给出白银的流动方向,这主要与当时的世界经济形势有关,中国是最后的漏斗的出口,西班牙和葡萄牙是黄金漏斗,英国荷兰等国是运输商。第二小问我们可以从所学知识来分析,也就是所谓的价值革命的影响,由此回答问题便迎刃而解。(2)本题属于依据材料概括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解题。依据材料二中“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可以归纳出“外国侵略”;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对外战争失败,巨额的战争赔款以及日益猖獗的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的角度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属于比较类型题,主要是找不相同点,依据材料二中“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的信息进行归纳相同点;第三小问后果,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清政府要从改革失败带来影响角度作答;南京国民政府从改革效果显著的角度进行作答。
(1)流向:白银先通过殖民掠夺由美洲流向欧洲,再通过商业贸易由欧洲流向亚洲理解:金银大最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或价格革命),加速了两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流出原因: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商品倾销等);②对外战争失败,巨额的战争赔款;③日益猖獗的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举措:发行纸币,进行币制改革。后果:清政府改革失败,重新回到银本位,未能挽救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命运;国民政府的改革成效显著,促使中国彻底放弃银本位,实现了经济和金融的全国统一。
相关试题
与新疆相邻的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答案
甲贸易公司与乙轮胎厂签订合同 由甲向乙轮胎厂
(单选题)SQ3系列切丝机金钢石调节量每次不
(单选题)下列常见皮肤病中,“是一种常见的炎
(单选题)首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后,脑电图出现
从战国时代开始,汉字出现了分场合使用的不同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年来,民主法治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
观察下图,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
原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行为,通常采用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
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下列不是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的是()。
对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发行人的处罚,正确的有(
轨缝调整器是根据()命名的养路机械。
饲料级的氯化钴的外观为红色或红紫色结晶(
质量管理原则中的( )提出质量管理应采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