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22:51:19

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以之为基础建立的分封制也很难继续存在下去了。战国时期已经开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的人才选拔制度,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1)根据材料一,导致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度取代西周人才选拔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主要是什么?这种制度的局限性有哪些?

材料三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吴兢《贞观政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代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又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们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凡是我们人民的公仆,都要经过考试,不能随便乱用。……没有考试制度,一班不懂政治的人,都想去做官,弄到弊端百出,在政府方面,是乌烟瘴气,在人民方面,更是非常的怨恨。

——《孙中山全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选官方法。结合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以之为基础建立的分封制也很难继续存在下去了。”信息可概括得出导致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度取代西周人才选拔制度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中“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依据材料二中“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德行和才能。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和形成小集团的弊端。(3)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依据材料三中“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信息可知,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是德才兼备。结合科举制的评价相关所学从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笼络、控制读书人,有利于巩固统治,为治理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等方面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4)依据材料四中“凡是我们人民的公仆,都要经过考试,不能随便乱用。”信息可知,孙中山的选官方法是普遍的考试制度。依据材料四及材料三相关信息可知,唐代提出对官员品德的要求,孙中山借鉴唐代的选官标准采用公开考试选用人民公仆,避免妨碍民主。

(1)原因: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2)制度:察举制。标准:德行和才能。局限: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和形成小集团(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制度:科举制。标准:德才兼备。积极作用: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笼络、控制读书人,有利于巩固统治,为治理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4)方法:普遍的考试制度;唐代提出对官员品德的要求,孙中山借鉴唐代的选官标准采用公开考试选用人民公仆,避免妨碍民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