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歌曲的创作常常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歌曲的创作常常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1)歌曲中决定“除军阀”的是哪一政府?

材料二  唱尽东北血泪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2)歌曲中“脱离了我的家乡”发生在哪一事件之后?张学良“脱离了我的家乡”后,于1936年发动了一个重大事变,针对这一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材料三  长征精神代代传——《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歌曲中的红军为什么要进行“远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歌声响彻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4)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谁?抗战中中华民族血肉筑长城,团结抗战建立的统一战线叫什么?

材料五  向着全国的解放——《解放军进行曲》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听!革命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着最后的胜利,向着全国的解放!……”

(5)歌曲中“解放的战场”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是什么?“解放的战场”中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战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广州国民政府(2)事件:九一八事变  办法: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3)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4)作者:田汉  名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标志: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役:淮海战役

(1)据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曲中决定“除军阀”的是广州国民政府,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据材料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可知,“唱尽东北血泪史”歌曲中“脱离了我的家乡”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脱离了我的家乡”后,于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针对这一事变,中国共产的主张是和平解决,联蒋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据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曲中的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4)据材料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田汉,抗战中中华民族血肉筑长城,团结抗战建立的统一战线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据材料五“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听!革命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着最后的胜利,向着全国的解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曲中“解放的战场”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此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进攻阶段。“解放的战场”中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战役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歼敌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