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是中国农耕经济的繁荣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明清之际是中国农耕经济的繁荣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广州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从西太平洋进入中国的第一站。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将广州推上了中西贸易的枢纽地位。原本可以从上海、宁波、福州等地出口的货物,全都被限制在广州出口,大批的福建商人涌入广州成为“十三行”行商,清朝的“国有企业”总部也云集广州。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进入航海时代的时候,西方一度只知广州,不知广东。广州也就成了西方人眼中中国的象征。
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
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三,概括广州成为中西贸易枢纽地位的原因。
答案解析
原因:根据“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概括归纳。特点:根据“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概括得出特点。原因:依据“广州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清朝政府宣布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进入航海时代的时候,西方一度只知广州,不知广东”“将广州推上了中西贸易的枢纽地位”概括得出原因。
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合法流通。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产生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原因:长期作为对外贸易口岸的优势;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的政策;大航海时代东西贸易的扩大;地理位置优越。
相关试题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鲁迅创作的是( ) -答案
455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
深淘滩,低作堰是战国时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治
112、领导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
(单选题)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作为科学家,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
Snowboard是下面哪项运动的英文名称?
【多选题】 为了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国家严厉
欲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的学历要求是(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销售与收款循环不相容职责
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 14 个部门联
论述对坝岸坍塌险情的抛投块石、大块石、石笼抢
叙述射线穿过物质发生的三个效应与入射线能量之
下列不符合冷凝集素综合征的是()
巴豆的功效是
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原因是( )
肝的大体解剖结构是()
岸边集装箱装卸桥起重量是指()加集装箱吊具的
物流的活动元素不包括( )
甲见丙的门口栓着一条狗,就上前挑逗,恰逢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