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李明搭乘出租车,由于下车匆忙将手提包遗忘在车上,包内有5万元

题目描述

【题目】李明搭乘出租车,由于下车匆忙将手提包遗忘在车上,包内有5万元现金和一个手机。李明发现手提包丢失后,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公安人员随即展开调查,但司机王亮矢口否认拾到了手提包。几经努力,公安人员获取了王亮拾到手提包的有力证据,并指出王亮的行为违反了刑法,属于犯罪。王亮这才交代了隐匿该手提包的全部过程,并把手提包坏给了李明……

(1)司机王亮的行为违反了什么社会规则?

(2)在该案中,仅仅依靠道德谴责能不能帮助李明要回手提包?为什么?

(3)法律在该案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法律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4)上述案例对我们又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1)违反了道德和法律可能不能。道德通过人们内心的信念和自觉遵守来发挥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并无强制力。在本案中,法律发挥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作用。法律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社会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4)作为一名中学我们应当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制观念。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守法公民,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及时举报。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捡拾到他人的财物不归还,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所以违反的社会规则是道德和法律。(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效力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的司机由于道德素质不高,所以不能做到拾金不昧,可以看出道德是靠信念和自觉来约束力自己的,所以单靠道德不能替李明要回钱包(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和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材料中公安机关依靠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表明法律规范公民的行为,具有强制性,所以从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回答即可。(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做一名守法的公民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结合材料,从学法守法,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举报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