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探索出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乔木在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写道:“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的是为了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二十一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做出了怎样的转移?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中国民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农村改革中采取的主要政策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优点是什么?

材料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管的过多过死,严重抑制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失去了活力。1994年后,国务院在全国各地先后选择27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试点,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

                                                 ——《二十一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国务院在全国各地先后选择27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试点,推行了什么形式的改革

材料四:他和同事们找出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

——《邓小平时代》

(4)为了实现材料四中的“中国的根本转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什么历史决策?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答案解析

(1)提高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增强企业活力;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4)改革开放(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答到一点即给分)

(1)据材料“我们不是为革命面革命,不是为阶级斗争而斗争。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是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此,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2)根据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管的过多过死,严重抑制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第二小问,根据“1994年后,国务院在全国各地先后选择27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试点,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可归纳出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4)根据材料四“他和同事们找出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材料四中的“中国的根本转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