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04:27:13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

题目描述

【题目】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关起门来搞建设。我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这一自由贸易区将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年贸易总额。

(1)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什么特征?  

(2)美国福特公司的菜曼汽车,设计在德国,制动装置生产在韩国,在美国生产燃抽泵,在澳大利亚生产发动机……一部整车从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表明:

①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面发展       

②生产已由一国范围内社会化走向国际化

③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④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0午8月2日,随着资产交割仪式在英国伦敦举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中实行      战略。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       的原则。

(4)加人WTO是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2015年是我国加入WTO l4周年,WTO的全称是               。WTO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B.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C.取消成员国进口关税         

D.平衡成员国国际贸易逆差

(5)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以             为主导的全球化,是以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的全球化。 

(6)据报道,青岛有一家民营企业,开发出科技含量高的环保型果冻蜡、水晶蜡、魔术蜡等"科技蜡烛",畅销欧美市场,每支获利两美元,三支蜡烛抵得上一台大彩电的利润,仅蜡烛出口创汇就达2500多万美元。"科技蜡烛",畅销欧美市场属于对外开放的          形式。

A.对外贸易      B.利用外资    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D.科技创新

(7)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

A.把握机遇,回避挑战

B.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C.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寻求发达国家的援助

D.面对挑战,我们应视而不见

答案解析

此题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七道问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以及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题要求分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什么特征,解答此题关键是识记教材知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表明国与国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2)②③④:一部整车从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表明生产已由一国范围内社会化走向国际化,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②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不涉及世界多极化,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此题考查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这体现了“走出去”战略。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4)此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教材知识。根据教材知识可知,WTO的全称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A正确,BCD错误。(5)此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教材知识。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6)A:“科技蜡烛”,畅销欧美市场属于对外开放的对外贸易,A符合题意。B:材料不涉及利用外资,B不符合题意。C:材料不涉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C不符合题意。D:科技创新不是对外开放的形式,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A:“回避挑战”说法错误,A错误。B: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B正确。C: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且对外开放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寻求发达国家的援助”说法错误,C错误。D:“视而不见”说法错误,D错误。故本题选B。

(1)国与国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2)C(3)“走出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世界贸易组织、A(5)发达国家   (6)A(7)B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