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理解。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理解。

(甲) 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康肃笑而遣之  

(3)夫没者岂苟然哉

(4)见舟而畏之

【2】翻译下面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

【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遣”:打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畏”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畏惧、害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射箭。“但”:只是。“颔”:点头。“居”:与……为伴。“道”:方法。【3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可提取“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作为答案。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可提取“无他,但手熟尔”作为答案。“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可提取“生不识水”作为答案。【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共同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等角度作答。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翻译: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二)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就算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着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