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
题目描述
【题目】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一例)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
答案解析
(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在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答出两点即可)(2)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剪发辫、改称呼(改老爷、大人为先生、君)、跪拜礼改为握手、服饰由长袍马褂改为中山装、西装(答出两点即可)。(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团结抗战;国民党: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4)由单一到联合。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知识点。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康有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他们后来宣传维新思想主张有学西方,立宪政,变法图强,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文化方面主要内容有: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在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故答案为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在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答出两点即可)。(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知识点。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孙中山”,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等法令,改称呼(改老爷、大人为先生、君)、跪拜礼改为握手、服饰由长袍马褂改为中山装、西装。(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知识点。材料二提供了关键信息“1937年7月8日”、“1937年7月17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积极沟通国民党政府,把民族的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团结抗战;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取得了胜利。(4)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积极沟通国民党政府,把民族的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之前进行的探索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单一的,而抗日战争实现了国共两党的联合领导。故答案为由单一到联合。
相关试题
①今年2月12日,温家宝总理邀请13位基层群
(单选题)治疗痰湿蕴肺型咳嗽的首选方是()
关于土方的填筑与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具有
下列工业部门中,不属于辽中南工业区的工业部门
31、直径小于( )mm的铁线禁止捆绑加固货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 )决定其风险承担
关于公文写作中的用词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的精神贯穿在《大学》始终。
重质油罐突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管线加油车的液压控制系统功能有联锁制动及超越
车辆就位状态可以用开关量来表示。( )
信息录入局负责管理指定的非微机站点开办局及非
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排在最前面和后面的单词比
高低温低压试验设备采用()制冷时,初投资少,
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消渴的变证()
进行买期保值时,只要基差走弱,就一定会有净盈
因素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种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