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
题目描述
【题目】20世纪的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 中国走向 近代化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先进文明的过程,也是先进中国人不断完善救国强国方案、自我否定和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 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 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三 翻开鸦片战争后几十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 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然而这场 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 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 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 去实现的?请列举这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2)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
(3)材料三中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在哪次革命后建立的?孙中山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在哪一运动中?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述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
(1)运动:洋务运动。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任答一个即可) 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任答一个即可) (2)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变法维新运动)。序幕:公车上书。(3)革命: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4)运动:新文化运动。(5)变化: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 或:器物→制度→文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因此“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洋务运动实现的;这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所以这个运动是通过“公车上书”揭开序幕的。(3)根据材料三“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机组基准中心线的确定一般为:混流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会徽以汉字“()”为创意出发
(单选题)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
360.“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1139、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
【单选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初始的病理损害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如果“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忘记自己的登录密
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
任何电气设备未经验电,一律视为有电,不准用手
互联网给企业分销模式带来的营销费用上的变革有
药品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 )
保证是最大诚信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投保人或者
某老师在自习课时发现张亮、李宏、马威三位同学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
一般说来,力的作用位置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有一
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由
下列障碍物不适用于气动切割刀切割的是。()
浮筒调整缆绳时,应()
液力偶合器与减速器之间采用()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