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2:16:08

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有各自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历史上

题目描述

【题目】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有各自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历史上有关君主与民众关系的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愈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做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者也”。按照这样 的分工原则,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民众则要治于人。因此,每一等级都要恪守自己的等级,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命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则诛 ”。

——摘编自刘泽华 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韩愈对于君民关系持什么观点?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有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众,下同。)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三: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摘编自谭嗣同《仁学》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谭嗣同关于君民关系认识的异同点。

 

答案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历朝历代的君臣关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韩愈的观点,第一问从材料中“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每一等级都要恪守自己的等级,各守其职,各尽其责”“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则诛”来总结即可,第二问该观点是错误,是君主剥削人民的辩护的言论;(2)本题考查黄宗羲和谭嗣同思想的异同,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 者,为天下也。”从要求君主道德自觉来阐述,谭嗣同从“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来强调君主是人民的选择,具有民主思想,二者的相同点从背景、君臣关系内容上来阐述即可。

(1)韩愈的观点:君权至上,民必须服从君主;君和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各阶层必须尽其职守;论证了君主盘剥人民的合理性。评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体现了君主专制下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2)认识的同:君主不是天生的,其出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君主应民众的需求而出现;反对君主专制;君主应为民谋公利。认识的异:黄宗羲出于传统思想,强调君主个人的道德自觉;谭嗣同受西方近代思想影响,认为君主是人民的选择,民可废君,具有民主思想。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