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16 20:23:19

背景某公共建筑工程的施工图通过审查,该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层

题目描述

简答题背景
某公共建筑工程的施工图通过审查,该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层。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其中一至八层为框架结构,九至十层为钢结构,填充墙为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外墙采用保温材料。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依据《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计划将该楼一层梁、板混凝土施工划分为三个施工段,并按施工工艺划分为三个施工过程组织流水施工。根据劳动力、工程量确定了流水节拍。其中,绑扎钢筋均为2天,模板及支撑均为3天,混凝土浇筑均为1天,由于绑扎钢筋完成后需要监理进行钢筋隐蔽工程检查,所以与混凝土浇筑过程形成1天的时间间歇。
事件二:第九层钢结构焊接完成后,监理发现焊接出现了冷裂纹缺陷,经分析主要原因是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焊接布置不当,焊接工艺措施不合理,如焊前未预热,焊后冷却快等。事件三:在墙体节能工程开始施工前,项目部对进场的保温材料及粘结材料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复验。包括保温板材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施工过程中,当监理工程师指出需要对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做现场的拉拔试验时,项目经理提出异议,认为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已经在检测中心复验合格,不需要再做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现场拉拔试验。
问题:
1.事件一中,分别列式计算各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
2.事件一中,列式计算流水施工的计划工期。
3.事件二中的冷裂纹如何处理?常见的焊缝缺陷都有哪些?(至少列出4种)
4.事件三中项目经理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华图解析]1.(1)施工过程1与Ⅱ之间的流水步距:(2)施工过程Ⅱ与Ⅲ之间的流水步距:2.计划工期T=∑Ki,i+1+∑tn+∑G=2+7+(1+1+1)+1=13(天)。3.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或铲除裂纹处的焊缝金属,进行补焊。焊缝缺陷通常分为: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未焊透、形状缺陷和上述以外的其他缺陷。4.项目经理的说法不正确。理由: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合格,仅仅说明粘结材料自身满足要求,在墙体节能工程施工时,还应对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做现场拉拔试验。[解析]本案例第1、2问主要考查无节奏流水施工的流水步距和工期的计算。从流水节拍的特点可以看出,本工程按无节奏流水施工方式组织施工。可采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法”计算流水步距。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累加数列:施工过程Ⅰ(2,4,6);施工过程Ⅱ(3,6,9);施工过程Ⅲ(1,2,3),然后将累加的数列错位相减,取最大值的流水步距,具体计算过程参见答案。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冷裂纹的处理以及常见的焊缝缺陷。裂纹通常有热裂纹和冷裂纹之分,产生热裂纹的主要原因是母材抗裂性能差、焊接材料质量不好、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焊接内应力过大等;产生冷裂纹的主要原因是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焊缝布置不当、焊接工艺措施不合理,如焊前未预热、焊后冷却快等。处理办法是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或铲除裂纹处的焊缝金属,进行补焊。焊缝缺陷通常分为: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未焊透、形状缺陷和上述以外的其他缺陷。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要求。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保温板材与基层及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必须牢固。粘结强度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应做现场拉拔试验。(3)浆料保温层应分层施工。当外墙采用浆料做外保温时,保温层与基层之间及各层之间的粘结必须牢固,不应脱层、空鼓和开裂。(4)当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层采用预埋或后置锚固件固定时,其锚固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后置锚固件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参考答案暂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