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1)材料一涉及的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克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运动前期,洋务派主要是创办了如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            工业?

材料三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如下图)

(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与材料二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你认为变法在教育方面留下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    文化开化是明治政府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日本民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5)19世纪中后期,上述国家应对“挑战”的结果是失败、日本成功。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奖励军功、推行县制(2)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军事(3)改革制度(或变革法律)(意思相近即可);由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或有经济层面到制度层面)(意思相近即可);创办了京师大学堂(4)成效: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前提:推翻了幕府统治(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意思相近即可)

(1)依据材料信息: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可知,此内容涉及奖励军功、推行县制;(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方利器可知,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运动前期,洋务派主要是创办了如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3)第一问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改革制度的主张;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留下的重要成果是创办了京师大学堂;(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新政府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可知,日本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政治前提是推翻了幕府统治;(5)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失败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