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

题目描述

【题目】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生前把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元;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的皇帝死后谧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依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

(2)材料一这场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简要分析一下这场改革的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那些启示?

 

答案解析

(1)法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制度:封建制度;(2)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过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内容:改汉姓,说汉语;习汉礼;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制定适当的策略。(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依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法家学派的观点相同,依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终促成了封建制度的确立。(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过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依据材料二“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的皇帝死后谧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的信息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改汉姓,说汉语;习汉礼;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4)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符合当时国情的改革,由此可知吗,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制定适当的策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