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1:04:41

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

题目描述

【题目】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 ——自甘堕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1978年后,外语教育出现全面、持续的高潮。外语教育成为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梁工程”。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的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答案解析

(1)态度:根据“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得出古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认为外国语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可从古代中国的国力、世界的地位、传统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去思考。(2)不同: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得出第一阶段以俄语为主;第二阶段以英语为主。原因: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两极格局形势和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分析“俄语热”的原因;根据改革开放后,“外语教育成为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梁工程”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分析“英语热”的原因。(3)认识:根据“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得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从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对待外国语态度分析得出文学艺术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1)态度:认为外国语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2)不同:第一阶段以俄语为主;第二阶段以英语为主。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西方“冷战”,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