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16:11:05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探究“

题目描述

【题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示一、图示二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八年(1730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清史稿》卷288《张廷玉传》

根据以上材料,某同学做出如下思维导图,请你补充完整。

(2)材料二涉及到的清朝机构是什么,填写在①处,此机构的职责是什么,填写在②处。

材料三 康熙年间设军机,只为西北军情急,跪受笔录间快密,军政独揽顶峰抵。

(3)根据以上材料有同学编制了一首顺口溜,请你改正其中错误。

错误:                   

改正:                   

(4)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思想上加强对人们的控制,比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这种文化专制大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请问明清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形成于哪一朝代?

材料四

(5)请你根据以上图片,概括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你对这种趋势如何评价?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示一,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现大一统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政治上,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废分封,设立都县制度。因此图示一反映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示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掌管民改、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更、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图示二反映了明朝的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命设军机房隆宗们内, ……自奏事处上,下车车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议政王大臣名存实亡。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因此思维导图中的①处填写:军机处;②处填写:记录皇帝旨意,拟写谕旨。(3)根据结合课本所学,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议政王大臣名存实亡。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顺口溜中的错误之处是康熙,应改正为雍正。(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思想上加强对人们的控制,比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这些都是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表现;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土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5)根据材料四,从宰相坐议事,到站议事,到跪受笔录。说明宰相地位的下降,皇权不断的加强。第二小问评价题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利弊两个方面分析。本问评价“这种趋势”即评价君权逐渐强化。利:君权的强化,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于古代统一调配资源,推动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发挥了重要影响;弊:君权的高度膨胀,最终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在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等方面带来严重后果。

(1)秦朝;明朝。(2)①军机处;②记录皇帝旨意,拟写谕旨。(3)错误:康熙;改正:雍正。(4)科举考试制度;隋朝。(5)君权逐渐强化。利:君权的强化,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于古代统一调配资源,推动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发挥了重要影响;弊:君权的高度膨胀,最终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在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等方面带来严重后果。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