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烟。

题目描述

【题目】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烟。

材料一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国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材料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材料三 

材料四  急升的通货膨胀比厌战情绪和战略失误更具灾难性,这在抗战时期就已很猛烈,而到了战后则完全失控了。这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滥发纸币,流通纸币从1937年1月的13亿狂升到1948年底时的245589990亿元,结果是在1945—1948年间,物价以每月30%的幅度递增。仅在1948年8月到1949年4月之间,纸币就增加了4524倍,上海的物价指数则上扬了天文数字般的135742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结合所学回答,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中共中央在1947年采取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的参战部队是哪支部队?这一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中两枚纪念章所承载的战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根据材料四,概括促使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失败的因素。

答案解析

(1)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2)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这一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3)关系:淮海战役后,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处在了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4)人民的厌战情绪;国民党的战略失误;经济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国国内团结”可知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根据材料一“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可知毛泽东认为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结合所学回答,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称双十协定。(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中共中央在1947年采取了的重大军事行动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3)材料三中两枚纪念章所承载的战役分别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处在了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此后发动渡江战役(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4)根据材料四“急升的通货膨胀比厌战情绪和战略失误更具灾难性,这在抗战时期就已很猛烈,而到了战后则完全失控了”,概括促使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失败的因素有:国民党的战略失误,人民的厌战情绪以及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崩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