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朝历代都重视发展经济,积极改革创新,开拓交通,加强交往等,

题目描述

【题目】历朝历代都重视发展经济,积极改革创新,开拓交通,加强交往等,这些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此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三 

材料四  那时候(西晋后期以来),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秋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了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该次变法在经济方面有三项内容,请写出其中一项?

(2)材料二所述现象得益于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的开通跟汉武帝时期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4)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5)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之际,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以提高国家实力?请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解析

(1)改革:商鞅变法。经济上的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任意答措施即可)(2)都江堰。(3)长安;张骞通西域。(4)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5)要积极改革创新,要开拓交通加强交往,重视人才,坚持科教兴国等。

(1)依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济上的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秦国的经济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3)根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根据材料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了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的发展。(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之际,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以提高国家实力,我们要积极改革创新,要开拓交通加强交往,重视人才,坚持科教兴国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