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

题目描述

【题目】《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帝王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实验学校七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产生了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草根英雄,洪武大帝)

人物资料: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上述资料中“生于乱世之中”指什么历史背景?

(板块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材料一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邮票,如图:

(2)请指出纪念邮票应该发行于哪一年。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板块三沿海告急,帝国衰落)

材料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4)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材料反映了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答案解析

(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反抗斗争不断。(2)2005年。(3)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和平外交,友好往来。(4)戚继光抗击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反映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一味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精神

(1)根据材料“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生于元朝末年。“生于乱世之中”指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反抗斗争不断。(2)根据题干信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发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因此纪念邮票应该发行于2005年。(3)根据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传统是和平外交,友好往来。(4)根据材料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但愿海波平”指的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结果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材料反映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一味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精神。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