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俄国(苏联)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寻大国梦想,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

题目描述

【题目】俄国(苏联)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寻大国梦想,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

请回答:

(1)俄国的近代化始于哪一事件?  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2)1921年,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采取了哪-政策? 该政策的哪内容最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列举一例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造成1991年苏联解体的制度根源是什么?

(4)通过对俄国(苏联)历史的学习和理解,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和教训?

答案解析

(1)事件:彼得一世改革;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资本。(2)政策:新经济政策;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事例:1943年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或:1945年4月底苏军攻占柏林);根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4)制度革新促进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制度革新要立足具体国情,适时调整政策;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事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条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因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也扩大了俄国国内市场,同时大量的赎买金也转化为资本,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策:1921年苏联卫国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因此1921年春,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最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事例:1943年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或者列举1945年4月底苏军攻占柏林等事件也可;根源:造成1991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矛盾和成为,因此其制度根源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4)可以围绕彼得一世改革、新经济政策,从积极性的角度总结启示,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总结教训。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