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17 03:39:19

某桥梁工程,合同工期15个月,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

题目描述

简答题某桥梁工程,合同工期15个月,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1所示。

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监理机构对G工作进行验收时发现该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导致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
事件二:在第5个月初到第8个月末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变更,使施工进度受到较大影响。截至第8个月末,未完工作尚需作业时间如表1所示。施工单位按索赔程序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工程延期的要求。
表1相关数据表
工作名称
C
E
F
G
H
I
尚需作业时间/月
1
3
1
4
3
2
可缩短的持续时间/月
0.5
1.5
0.5
2
1.5
1
缩短持续时间所增加的费用/(万元/月)
28
18
30
26
10
14

问题:
1.该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中,关键工作和非关键工作分别有哪些?C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多少?
2.事件1为哪一类质量事故?对于该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该怎么处理?
3.质量事故书面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4.事件2中,逐项分析第8个月末E、F工作的拖后时间及对工期和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华图解析]1.关键工作A、B、D、E、G、I;非关键工作C、F、H。C工作总时差为3个月;自由时差为3个月。2.事件1属于一般质量事故。事故单位的处理: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同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报告。在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在3d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省级质量监督站。3.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4.E工作拖后2个月,工期和后续工作均延期2个月。理由:E工作为关键线路上的工作。F工作拖后2个月,对总工期和后续工作均无影响。理由:F工作总时差为3个月,拖后2个月不会影响总工期,自由时差为2个月,拖后2个月不影响后续工作。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双代号时标网络图。在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中,波浪线代表自由时差,自始至终无波浪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组成关键线路的工作为关键工作。由此可知;关键线路为A→D→E→G→1和B→E→G→I;C工作的自由时差3个月。关键工作有A、B、D、E、G、I;非关键工作C、F、H。C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即G工作和H工作;其工作总时差=min{3+0,3+1)=3(个月)。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标准及事故报告相关规定。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划分和报告制度》(交公路发[1990]90号)规定,对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划分做了如下规定,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分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及重大质量事故三类。第一类,质量问题:质量较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20万元以下。第二类,一般质量事故:质量低劣或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2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的事故。第三类,重大质量事故: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报废和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同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报告。在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再按下述要求进行报告:(1)质量问题。问题发生单位应在2天内书面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2)一般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省级质量监督站。(3)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2小时内速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同时报告省级质量站和部质监总站,并在12小时内报出《公路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快报》。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具体内容请参考答案。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施工进度控制。判断一项工作是否影响工期的一般方法:首先,看该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如果为关键工作,则会影响工期;如为非关键工作,则看其拖延时间是否超过其总时差,如果未超过总时差,则不会影响工期。如超过总时差,超几天,则影响工期几天。   

参考答案暂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