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17.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世纪·周本纪》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 商鞅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 《都江堰示意图》
材料五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最先“霸诸侯,一匡天下”(或最先称霸)是谁?
(2)材料二中商鞅提出什么观点?商鞅的观点理论属百家争鸣中哪家学派?
(3)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4)材料四中该工程的主持者是谁?“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里的“天府”指哪里?
(5)依据材料五第一段和已学过的知识,简要说出孔子在教育上的主张是什么?材料第二段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说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
答案解析
(1)诸侯争霸战争频发;齐桓公。(2)主张变法的思想;法家。(3)公平无私,严明法度。(4)李冰父子;成都平原。(5)有教无类;有老实的学习态度,经常复习;孟子、荀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结合所学可知,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实力大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此内容意思是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体现了商鞅主张变法的思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的观点理论属百家争鸣中法家学派的观点。(3)依据材料信息“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商鞅变法公平无私,严明法度,(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都江堰的修建者是李冰父子;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5)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可知,此内容体现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论贫富、贵贱等;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此内容体现了孔子要求有老实的学习态度,经常复习;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是孟子、荀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按实际发生额计
同一根网线的两头插在同一交换机上会( )。
[多选]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
135、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
(单选题)以下内容中,()应写入操作手册。
(单选题)以下属于理财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些开明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
某家庭有闲置资金10万元,该家庭制定的理财方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单选题)关于我国的粮食安全。以下说法错误的
以下关于超链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在空中,在单台发电机供电时,厨房的供电之和被
“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枕涧报清秋。巉岩自有争
两变量观测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
公司必备的,规定其名称、宗旨、资本、组织结构
何谓转车、冲车和试车,其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下列哪些部位的淋巴汇入腰淋巴结:
由于()采用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的每个子系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