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6:28:57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代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诬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三者俱失,万无得以,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嫌骄泰,然民族之各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材料二? 革命党人于1911年11月11日晚组织了谋略处,做出了下面这样一些重要决定:“一、以咨议局为军政府及都督;二、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的含义深远:其一,它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己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其二,它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中国不再是文化共同体,而是现代政治共同体的指称了。在这里,“中国”不是“中华民国”的简称,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

——李扬帆《未完成的国家:“中国”国名的形成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

(1)阅读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结合所学,论述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答案解析

(1)观点:根据材料一中“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一事”,“民族之各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等信息,可概括出梁启超的观点是以中国为国名,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原因:根据材料及其出处和时间(1901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现实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传入的影响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统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2)意义:根据材料二中“称中国为中华民国”,“ ‘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中国’不是‘中华民国’的简称,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等信息,可概括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作为国名确定下来这一意义。论述: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对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由此得出其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这一结论。

(1)观点: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精神”。(或主张确定“中国”为国名)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传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统思想的影响。(3)意义:使中国作为国名确定下来。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