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艺术是政治、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让我们一起探寻石窟艺术中的

题目描述

【题目】艺术是政治、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让我们一起探寻石窟艺术中的政治与文化吧。

【石窟自身的艺术】

(1)观察下图,谈谈石窟艺术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追寻文化的足迹】

(2)图片中的石窟艺术反映的宗教起源于哪里?在什么时间通过哪一通道传入我国?

【追寻王朝的发展】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初期,现存洞窟有53个,大小佛像5.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13.7米,“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有洞窟和壁龛数千个,其中三分之一是北朝开凿的。古阳洞和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洞中刻的佛像面容庄严、肃穆,衣服较为宽松,衣纹飘动流畅,栩栩如生。

(3)从材料中可以发现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哪一时期开凿的?这两地与这一王朝有何关系?这与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

(4)古阳洞和宾阳中洞中的佛像“面容庄严、肃穆,衣服较为宽松”,这与历史上哪一事件中的哪一措施有关?

【总结时期特点】

(5)通过对石窟艺术的探究,对文化和政治的追寻,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一历史时期有什么特点?

 

答案解析

(1)既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的艺术特点。(2)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3)北魏时期。平城(大同)和洛阳都是北魏的都城。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4)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穿汉服措施有关。(5)民族大交融,中外文化交融。

(1)根据材料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因此,石窟艺术的风格特点是:既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的艺术特点。(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因此石窟艺术反映的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人我国。(3)根据材料“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初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可知,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北魏时期开凿的。平城(大同)和洛阳这两地都是北魏的都城。北魏刚建立时都城是平城,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时期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是汉化措施,如,改穿汉服,因此古阳洞和宾阳中洞中的佛像“面容庄严、肃穆,衣服较为宽松”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穿汉服有关。(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民族大交融,中外文化交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