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 (指苏联) 在 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 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大国崛起》 解说词
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 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 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材料三: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根据图一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29年到1941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苦果” 的根源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答案解析
(1)根据图一曲线图,可知 1913-1925 年苏俄或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列宁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从材料一“俄罗斯 (指苏联) 在 1929 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可以看出,1929 年到 1941 年,苏联从工业基础薄弱到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在苏联执政,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尤其是1929—1937年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3)根据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说明当时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表示怀疑,而1934 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却对斯大林说" 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说明维尔斯此时对社会主义表示赞赏或者认同。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4)依据材料三”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苦果” 的根源是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一度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但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国家管得过多过死,压制了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这一模式到后来日益暴露出其弊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我们从中应该吸取的历史教训: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符合国情等。
(1)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4)苏联模式。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符合国情等
相关试题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的新
【简答题】 试述钢丝绳报废标准?(技能鉴定,
3658智慧树知到《旅游景观文化与赏析》章节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017年5月12日至14日,第13届中国青
2014年3月5日至13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二
下列关于合作与分工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5年新年伊始,美国一位年仅7岁的小女孩
“人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适应环境,并且能够利
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下列关于建筑
【单选题】 火灾扑救中,对浓烟和氯气、氨气、
通常以旅客平均行程的增加(或减少)数量与()
下列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统计的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国际危规》危险货物集装箱隔离表中的一个集装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是消防员在进行灭火救援时穿着
我国现行土地统计制度,按土地统计的目的、内容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搞好单位安全生产的(
数字地球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列选项_
现在,死海的湖水正以每年超过1立方米的速度消
公路交通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