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追求民主法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追求民主法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是什么?写出为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政权名称。

材料二:“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2)材料二论述的是新中国确立的哪一政治制度?他的建立与1949年北平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

材料三: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3)这次会议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次会议上颁布的宪法有何历史地位?

材料四: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一制度的实行,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

(4)材料四中“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共和;中华民国。(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的统一领导。

(1)依据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可知,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理想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4)依据材料四“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