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从19世纪中期开始,面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解决

题目描述

【题目】从19世纪中期开始,面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解决之道,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精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材料二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材料三  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是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控制他们。……地方有位高级官员赞成和平的外交政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鸿章。李鸿章在后半生尽量维护和平,从不轻言战争。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据材料一、二,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富”与“求强”的关系?列举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创办的民用企业两例。

(3)材料三中改革派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主要意图是什么?

(4)你认为改革派的指导思想有何局限性?

答案解析

(1)严重入超(或进口大于出口);中国的手工生产,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生产竞争;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2)“求富”是“求强”的基础(或先求富,然后才能求强);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任两个)(3)卖国求和;安抚控制侵略者。(4)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中国政治制度;对西方妥协投降,没有坚决的反侵略精神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严重入超的问题;根据“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可知,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中国的手工生产,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生产竞争;根据“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精分洋商之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认为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来解决这一问题。(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和材料二的内容“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可知,洋务派认为应先求富,然后才能求强,求富是自强的基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有: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控制他们”可知改革派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卖国求和;其主要意图是安抚控制侵略者。(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改革派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中国政治制度,对西方妥协投降,没有坚决的反侵略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