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对外交往有利于文明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对外交往有利于文明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研究者按照史料的呈现方式通常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

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

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廷帝国、朝鮮和西伯利亚,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1)材料一中的壁画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唐朝哪一方面的历史?

材料二  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首都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給传統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至少答两点)。

材料三  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派遣十几批使节把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等传回日本。在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扬州大明寺的一位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3)材料三中,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节被称为什么?材料中的高僧是谁?

材料四  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称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他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留下的珍贵文献叫什么?

(5)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唐朝时期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实物资料;唐朝对外交往广泛;我们能获取的关于对外交往方面的历史信息。(2)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3)遣唐使;鉴真。 (4)玄奘;《大唐西域记》。 (5)繁荣开放,兼收并蓄。

(1)根据材料一“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壁画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实物资料;据题干图片及文字介绍可知,唐朝对外交往广泛;我们能获取的是关于对外交往方面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曾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到中国唐朝,如: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及驃国(今缅甸)、真腊(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西域和中亚各国,西方的拜占延(东)波斯(今伊朗)、大食哈里发帝国(阿拉伯)等国家。机构名称:政府专门设置了鸿胪(1ú)寺来接待各国的使者。交往礼节:邻国及其民众要经常向大唐献上贡品并行叩头之礼一在皇帝面前下跪,以前额触地,唐朝回报进贡国家奢华的礼物。交往方式:使节、商旅、僧侣和留学生。(2)根据材料二“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可知。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包括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被称为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隋使到来。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根据材料三“在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扬州大明寺的一位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高僧是鉴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4)根据材料四“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称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他”是玄奘。唐朝时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由玄奘口述,弟子记录,把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最能反映唐朝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繁荣开放,兼收并蓄。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