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证
2025-03-19 02:02:55

试述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

题目描述

试述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

答案解析

答:美国学者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详尽地探讨了他提出的搭便车理论。要理解这个理论,必须首先理解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经济学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称为私人物品。其中,竞争性是指某物品在被某个人消费的时候,别的人就无法享用了。排他性是指在所有权明晰的制度条件下,某物品的拥有者可以很容易地或者以非常小的成本来阻止其他人消费该物品。所谓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不同,是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国防就是一种公共物品。

对于公共物品,消费者往往会有强烈的经济动机,这促使其作出“搭便车”的行为,即让其他的社会成员去承担该公共 物品的费用,因为他知道公共物品一旦生产出来,不管有没有承担费用,大家都可以分享。搭便车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如果所有的个体都采取这种理性行动,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承担提供公共物品所需的成本,就会造成公共物品的缺失,而这一结果又是任何理性的个人所不愿意看到的。这便是奥尔森所谓的搭便车问题。搭便车问题之所以和集体行动的研究密切相关,是因为集体行动的目标通常都属于公共物品。所以在奥尔森看来,如果每个人都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行动,那么集体行动显然就不会发生了。另外,奥尔森还发现,搭便车困境会随着群体成员数量的增加而加剧,即出现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喝”、“和尚越多越没水喝”的状况。总之,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的假设是: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

奥尔森在他的书中提出了一务解决搭便车困境的途径:由于集体行动所追求的目标是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只能为个人提供一种集体性激励;既然集体性激励不足以让一个理性的人为了获取某一公共物品而奋斗,那么就需要一种选择性激励。所谓选择性激励,就是指给予在集体行动中付出较多努力的群体成员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吸引个人在集体行动中作出更大的努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