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都根据国情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

题目描述

【题目】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都根据国情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推动了社会发展。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列宁的思路”指什么?请写出该思路的内容。

材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2)概括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三:美国政府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

——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内容整理

(3)材料中的规定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法律文件所起的直接作用。

(4)“列宁的思路”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对原有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就其内容而言有何相似之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有益的借鉴?

答案解析

(1)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地位:中心措施。直接作用: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或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巧妙结合,意思达到即可)经济政策的调整要立足国情;勇于创新;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善于学习借鉴不同文明的长处;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词“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因此可以把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概括为: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内容整理”可知,这是新政的中心措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总统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内容: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日时数和应付工资额,这是政府干预经济所采取的措施;由此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直接作用是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4)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罗斯福新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国家也干预经济,因此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巧妙结合。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的新政带给我们的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