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

(3)变法的政治措施有哪些?其中最能体现材料三中说的“宗室贵戚多怨望”是哪项措施?

(4)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牛耕。(2)商鞅变法。(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就没有爵位。(4)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依据材料一:铁制农具、穿有鼻环的牛尊。可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牛耕。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依据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孝公曰:‘善’”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结合课本所学,秦国变法前夕,秦孝公召集群臣,商讨变法大计。商鞅舌战群臣,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即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秦孝公比较认同,任命商鞅为为左庶长,支持商鞅变法。(3)依据第二问已知“变法”指的是商鞅变法。结合课本所学,在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有: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因为,贵族特权不能世袭了,而是按战场立的军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就没有爵位。(4)依据第二问已知“这次变法”指的是商鞅变法。结合课本所学,经过商鞅变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