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35:1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米牟机器

 

 

 

 

 

材料二

(l)材料一中近代民族企业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为什么?

(3)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984 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表格中上海、南海以及天津的地点从区位的角度归纳作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较早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 等角度归纳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评述信息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可以判断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的深圳的地理位置从 “靠近港澳台,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收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华侨多,便于引进侨资。”等角度分析归纳。(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评述信息能力,一小问作用依据所学从“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的改革开放的格局从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视角分析归纳。

(l)特点:早期民族企业大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较早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等。(2)广东和福建。原因:靠近港澳台,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收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华侨多,便于引进侨资.(3)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